县城到底有没有未来?县城的房子未来会不会彻底白菜价?华融配资
关于这些问题,很多人错误理解了城市工作会议里的一句话:“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化建设。”以为这句话完全是利好小县城,利空大城市。
以前大城市不是持续虹吸中小城市嘛,现在最高层说县城是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于是很多网友,尤其是不少房产博主就开始大吹特吹,说县城的春天要来了。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城市工作会议主要是方向性为主,更落地的政策表述在后续的文件上。到底什么叫“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化建设”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推动中小城市结合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也就是说,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决定了一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公共服务供给。
直白点说,如果一座中小城市人口流失严重,那它的未来发展基本上就没啥想象力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彻底没希望了,后续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两个字:转型。
文件后面有一句话:推动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体怎么转型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比如A城市以前是依靠煤炭的资源型城市,人口100万,现在煤炭逐渐挖完了,人口大量流失,到现在人口已经只有80万了。
当地政府制定的城市转型规划,想要发展特色农业加文旅。这个规划没问题,但关键是新的城市定位能够支撑多少就业呢,以及支撑多少常住人口呢?可能也就是60万,这意味着还要有20万人口即将缓慢流失。但A城市还在按照现有的80万人口做各种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公共服务建设,这肯定是不行的。
A城市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华融配资,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城市转型中,逐渐将自己的特色农业加文旅产业搞起来。最终在20年后,让留下来的60万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就已经属于转型成功了。
当然,如果A城市觉得自己不甘心成为一座小而美的特色小城,它的转型规划也可以改得更激进一点。假设是发展新能源加汽车产业,它就是想要留住现有80万常住人口,甚至还想把失去的那20万人口也补回来。
也不是不行,但A城市自己要考虑清楚这样的转型规划到底现不现实,能不能拿出一份说服力足够的可行性方案给到上级政府。上级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下辖有ABCDEFG等等很多小城市,产业需要错位发展,所以肯定不可能每座城市想怎么转型就怎么转型。
所以那些人口流失严重的中小城市到底怎么转型呢?八个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所以判断一座中小城市有没有发展前途,最主要的就是看三大方向:
1. 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2. 现有支撑产业的发展潜力。
3. 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
如果一座中小城市人口持续减少,支柱产业老旧,新兴产业看不到希望,那它肯定谈不上有什么未来。而那些产业发展突出,人口基本维持不变华融配资,甚至还有所增长的中小城市,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文件给出了明确的方向:适时调整扩大经济规模大、人口增长快的县级市和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某个县级经济产业基础好,人口流入多,那国家倾向让它越来越独立发展。
举个例子,比如昆山、江阴、义乌这些明星县级市,各种管理权限会越来越独立自主,那些管辖它们的地级市会越来越难以实施干预。这类中小城市的未来会无限光明。
所以理解完以上政策方向,再回过头来看“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句话,之所以有很多人误解,将其笼统解读为利好县城,主要就是忽略了前面四个字——“分类推进”。
意思就是,虽然都是县级城市,但由于产业基础、人口流入情况的差异,导致未来作为城镇化重要载体的角色完全不同。有的是发展制造业的产业重镇,有的是发展文旅产业的特色小城,有的是发展养老产业的宜居小城,有的是战略价值突出的边陲小城等等。总之是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听到这,有些人可能会疑惑:好像我们县城啥特色都没有啊,人口还在持续减少,未来怎么办呢?是不是只有彻底消失这一条路?未来全国彻底消失的县城会有,但数量极其有限。就算发展再差,依然会保障最起码的生活配套。
原因很简单,看完文件里的这句话就明白了: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就是说,农村人口还是会持续减少,一部分流入大城市,另一部分依然还是要往当地县城输送。县城依然有持续的人口红利。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67%,距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
所以大家能发现,现在的农村村子正在批量消失,合村并镇嘛。而二三十年后,等到现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相继去世,乡镇也会越来越少,大的合并小的,或者两个小的合并成一个大的,但县城想要批量消失、大规模消失,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太可能发生,这是由我国的国土面积、地理条件、人口规模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正所谓“郡县治,天下安”,千年以前便是如此。
这也是城市工作会议里说的“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真正含义。城镇化载体的最小单元是社区,城市里的社区和农村里的村级都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再往上是镇,镇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最小单元,再往上是县,再往上是市。
而县是兼顾“城”与“乡”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它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县城是我国社会组成形态的最大公约数。县城的中心可能和繁华的大都市没什么区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而走到县城外围,你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农田。这种情形已经在很多发展较快的县级市中实现了,比如江苏和浙江。
从另一个角度看,县城其实也是一条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而城乡融合是当下,也是未来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文件里有这么一句话: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既然要实现城乡融合,那作为城乡融合的桥梁,发展县城就是必选项。所以我上面说了,在相当长时期内,绝大部分县城都不可能消亡。但你要说都能有什么大发展,那也不太可能。
总体上看,随着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越来越频繁,县城和县城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会越来越大,房价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但人均收入差距反而会越来越小。你没有看错,这就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发展结果。
换句话说,等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时候,你去哪里工作,收入会有差距,但差距会比现在小很多。而县城与县城、中小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会无比巨大。两座城市可能都是县级城市,一座只有10万人,但另一座却有几百万人,城市面貌以及提供的公共服务完全是天壤之别。
前一种生活节奏很慢,让你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拥抱大自然;后一种就是典型的大城市生活,节奏快,花花世界有足够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
所以网上说的未来有些小县城的房子白送都没人要,这是一定会发生的,而有些却能持续增值,甚至比肩大城市。
以上就是我国中小城市未来的发展样貌。你可以根据我上面说的,结合你所在城市的规划文件,判断一下它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高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